top of page
關於日式料理

 

       日本料理泛指日本的飲食文化,又稱和食日語:和食/わしょく;更側重日本大和族的飲食),是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環。「日本料理」在日語解作「日本式烹飪」,但是此詞語也在部分地區的現代漢語中用以代表日本菜。日本料理是日本人日常的傳統飲食,特別是在明治時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所形成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這是因為東西方食材交融所產生的衝擊,雖然日本在海島上能夠取得的香料食材就很多元了。另外日本人是在東亞對擺盤最重視的,杯盤式樣也很多,和食也因而被稱為「眼睛的料理」。

       和食在2013年12月4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色

        相比起看重營養的西方飲食和注重口味的中國飲食,日本飲食以重視外觀出名,因此曾被喻為「眼睛的料理」,是一門體現美學修養的擺放藝術,另一方面觀看主廚表演處理食材和烹飪也是這種相見歡廚房文化的特色。日本料理一向都被認為是一絲不苟、十分精細的美食,好的日本料理除了要能善用四季的新鮮食材之外,更要能發揮食材的天然美味,所以不論是高湯、調味、刀工、烹調方式都是以保留食物的自然原味為前提。

        和食的食材新鮮多樣,裝盤貼合自然風物,並且被認為能體現四季的分明、地理多樣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營養均衡,也與正月、插秧等傳統節慶密切相關,代表了日本獨有的價值觀、生活樣式和社會傳統。由於日本人深信食材有各自最佳時令(日語稱「」),加上日本在四季均產出不同的農作物,因此日本料理經常會因照該季節的時令農產物而有所不同。日本料理店在不同季節的菜單也會有微妙的變化,例如春天竹筍當造,就會有若竹煮

        由於日本是海島型國家,日本人相當喜好海產品,因此生食成為了日本料理當中的一項特色,例如鮪魚鮭魚河豚章魚、貝類、類和海草等海產物均可以作刺身食用,甚至牛肉、馬肉、雞肉和雞蛋都可以生食入菜。

         關東關西的日本料理存在不少差異,例如關西人較喜歡清淡的菜式,如烏龍麵和白味噌煮圓年糕等,而關東人則偏好較濃口味的蕎麥麵和高湯煮長方形年糕。

種類

日本料理品種主要按照烹調方法來分類,主要分為前菜煮物蒸物揚物燒物鍋物吸物麵條米飯等。

  • 前菜(日語又稱先付):即是冷盤,可細分為酢物、漬物、沙拉等,此外也包括了小酒菜(日語稱肴)。

  • 煮物:用煮或紅燒方式烹調的菜餚,可按顏色分為白煮、櫻煮、青煮、照煮、豔煮,也可按形狀和風味分類為方塊煮、丸煮、姿煮、殼煮、鹽煮、醋煮、味噌煮、醬油煮、咖哩煮和關東煮等。

  • 蒸物:指以清蒸方式烹調的菜餚,能夠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做到清淡鮮嫩的口感。大部分的蒸物是以魚類、海鮮以及雞蛋為原料。蒸物可按調味料或容器分類為酒蒸、鹽蒸、酢蒸、殼蒸、土瓶蒸茶碗蒸等。

  • 揚物:揚物在華人裏常稱為炸物,可能因爲揚物兩字不易理解,也可能因爲發音不雅,是油炸類的菜餚。

  • 燒物:即燒烤,可大致分為直火燒(直接與火接觸)和間火燒(與火分隔開的燒烤),例如鐵板燒日式燒肉

  • 鍋物:即火鍋,各地有不同的特色,如北海道有石狩鍋,名古屋有雞肉鍋等。日本較具特色的鍋物包括了土手火鍋、涮涮鍋壽喜燒(日語:すき焼)等。

  • 吸物:即,分為先碗和止碗兩種,主要功能是在嚐另一道菜前先清除前一道菜的味道,所以味道較清淡。較為著名的吸物有味噌汁海帶芽汁和鯛魚頭湯等。

  • 麵條:主要有拉麵、蕎麥麵烏冬麵三大類。

  • 米飯:日本料理的主食傳統以茶泡飯、丼物飯團為主,現代也包括日式咖哩飯

bottom of page